大家好,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土司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,土司制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特点是:世官、世土、世民。
2、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,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。
3、土司制度是元、明、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。
4、土司对农奴的主要剥削形式多是劳役地租。
5、农奴除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外,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。
6、明代既是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,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开始制约和削弱土司势力,因此又是土司制度走向崩溃的起点。
7、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,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已不能满足此时的边疆控制需要,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状况,明朝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 “内边区”与 “外边区”分层管理的政区体制,深刻影响了西南边疆的发展和疆域形成。
8、扩展资料元王朝为笼络豪强,遂广置土司,进行绥抚。
9、到了明代,鄂西设置三十一个土司。
10、明王朝为加强对土司的控制,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改施州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,以管辖控制诸土司。
11、同时又实行大土司管辖小土司,形成层层控制管的隶属关系。
12、明代土司职衔,分武职与文职两种。
13、武职为宣慰司、宣抚司、招讨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蛮夷司诸种,隶兵部武选,省都指挥领之;文职为土府、土州、土县诸种,隶属吏部验封,省布政司领之。
14、鄂西地区土司建制只设武职。
15、除土司之外,朝廷还在边缘地带,设置卫所,驻扎重兵。
16、明王朝在鄂西地区采用“卫所、土司 ”相结合的军事建制,其目的在于强化对这一民族地区的控制与统治。
17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土司制度"土司制度"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,土司制度是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、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。
18、在土司统治下,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,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,造成分裂割据状态。
19、发展历程:土司制度,开始于唐代的"羁縻制度",形成于宋代,繁荣于明代,崩溃于清代,结束于20世纪初,长达一千多年。
20、制度特点:1.采用“卫所、土司”相结合的军事建制。
21、土司职衔,分武职与文职两种。
22、武职为宣慰司、宣抚司、招讨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蛮夷司诸种,隶兵部武选,省都指挥领之;文职为土府、土州、土县诸种,隶属吏部验封,省布政司领之。
23、鄂西地区土司建制只设武职。
24、除土司之外,朝廷还在边缘地带,设置卫所,驻扎重兵。
25、明王朝在鄂西地区采用“卫所、土司 ”相结合的军事建制,其目的在于强化对这一民族地区的控制与统治。
26、2.用高职官衔实行笼络鄂西地区设有四个宣抚司、九个安抚司。
27、据明朝官制,宣抚使为从四品,安抚使为五品,均高于或相当于知州(从五品)的品秩。
28、这是由于鄂西地区土司,地介川、黔、湘之间,又处“溪峒深阻”之地,明王朝才不惜以高爵予以笼络。
29、除对土官授以实职外,还对有影响的土司或在战争中有功的土司,授以虚衔,以示其宠。
30、3.土司的隶属关系属宗族关系划定隶属关系时,“令覃、田、黄、向诸大姓各有所属”。
31、(《蛮司合志·湖广》)施州所属田、覃二姓,自“永乐以来,二氏子弟分为十四司,传之后世”(同治《来凤县志》),此即“部领蛮落”(万历《湖广总志·兵防三》)之制,其目的,在于维护土司对土民的世袭统治。
32、过年好哇。
33、 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,元朝始置,用于封授给西北、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。
34、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。
35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司制度,开始于唐代的"羁縻制度",形成于宋代,繁荣于明代,崩溃于清代,结束于20世纪初,长达一千多年。
36、"土司制度"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,其义在于羁縻勿绝,仍效仿唐代的"羁縻制度"。
37、政治上巩固其统治,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,满足于征收纳贡。
38、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。
39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司制度,开始于唐代的"羁縻制度",形成于宋代,繁荣于明代,崩溃于清代,结束于20世纪初,长达一千多年。
40、(参考黄现璠著《壮族通史》 )特点的话 "土司制度"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,其义在于羁縻勿绝,仍效仿唐代的"羁縻制度"。
41、政治上巩固其统治,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,满足于征收纳贡。
42、这是百度的结果,,希望对你有帮助啊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://www.722.win/3536140.html